圣贤千言万语,大抵不外“敬”“恕”二字。


原文:

“至于作人之道,圣贤千言万语,大抵不外“敬”“恕”二字。“仲弓问仁”一章[19],言“敬”“恕”最为亲切。自此以外,如“立则见其参于前也,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”[20];“君子无众寡,无小大,无敢慢”,斯为“泰而不骄”;“正其衣冠,俨然人望而畏”,斯为“威而不猛”[21]:是皆言“敬”之最好下手者。孔言“欲立立人,欲达达人”[22];孟言“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”[23],“以仁存心,以礼存心”[24],“有终身之忧,无一朝之患”:是皆言“恕”之最好下手者。尔心境明白,于“恕”字或易著功,“敬”字则宜勉强行之。此立德之基,不可不谨。”

注释:

“[19] “仲弓问仁”一章:指《论语·颜渊》“仲弓问仁”章:“子曰:‘出门如见大宾,使民如承大祭。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在邦无怨,在家无怨。’”

[20] 立则见其参于前也,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:出自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子张问行。子曰:‘言忠信,行笃敬,虽蛮貊之邦行矣。言不忠信,行不笃敬,虽州里行乎哉?立,则见其参于前也;在舆,则见其倚于衡也,夫然后行。’子张书诸绅。”

[21] “君子无众寡”几句:引文出自《论语·尧曰》:“子曰:‘因民之所利而利之,斯不亦惠而不费乎?择可劳而劳之,又谁怨?欲仁而得仁,又焉贪?君子无众寡,无小大,无敢慢,斯不亦泰而不骄乎?君子正其“衣冠,尊其瞻视,俨然人望而畏之,斯不亦威而不猛乎?’”

“[22] 欲立立人,欲达达人:语本《论语·雍也》:“子贡曰:‘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,何如?可谓仁乎?’子曰:‘何事于仁,必也圣乎!尧、舜其犹病诸!夫仁者,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。能近取譬,可谓仁之方也已。’”

[23] 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:语本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孟子曰:‘爱人不亲,反其仁;治人不治,反其智;礼人不答,反其敬。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,其身正而天下归之。’”反,同“返”。

[24] 以仁存心,以礼存心:此句及下句“有终身之忧,无一朝之患”,皆出自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孟子曰:‘君子所以异于人者,以其存心也。君子以仁存心,以礼存心。仁者爱人,有礼者敬人。爱人者,人恒爱之;敬人者,人恒敬之。有人于此,其待“我以横逆,则君子必自反也:我必不仁也,必无礼也,此物奚宜至哉?其自反而仁矣,自反而有礼矣,其横逆由是也,君子必自反也,我必不忠。自反而忠矣,其横逆由是也。君子曰:“此亦妄人也已矣。如此,则与禽兽奚择哉?于禽兽又何难焉?”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,无一朝之患也。乃若所忧则有之:舜,人也;我,亦人也。舜为法于天下,可传于后世,我由未免为乡人也,是则可忧也。忧之如何?如舜而已矣。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。非仁无为也,非礼无行也。如有一朝之患,则君子不患矣。’”

摘录来自
《曾国藩家训》
檀作文
此材料可能受版权保护。

总结:

以仁存心(爱人->能近取譬)、以礼存心(敬人);

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(在邦无怨,在家无怨)。

2025年5月19日

© 2025 家族财富管理(作者: 林田田),原创内容保留所有权利。

,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